“五运六气”入门,学完你也可以预测当年病势!发表时间:2025-09-11 16:16 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中 比较深奥偏玄学的部分, 因其晦涩难懂, 所以虽然在中医之路中多有提及, 但未有太多的论述。 ![]() 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入门五运六气,来学习一下相关的内容。 我们在《轻松领悟中医思维》系列课程详细讲解过: “一年四季的成立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的不同角度给地球带来了不同的温度,从而形成了一年四季气温。但由于影响的因素太多,每一年的气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五运六气则可以理解为是中华文明为了指导生活和农耕,所总结下来的阴阳、五行、节气等学说的结合版,用以预测每年的气候温度的大致情况,在中医则也用来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 主气与客气 首先,为了指导农耕,我国将一年的气候分为了二十四节气,而六气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六份,按顺序分别命名为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分别又对应了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 ![]() 这便是“主气”即每年的一年四季“应该”正常的气温,是地球间固定的气,符合自然规律的六个时间段特点。 但是,由于宇宙间的复杂性,每年的太阳出现的时候早晚、与地球的远近、温度的传递等等等等都不太一样,古人便发现,有时太阳会来的早一些,有时会来得晚一些,造成了每年都有不同的差别,在古人的眼中,便认为太阳也有自己的规律,这种与主气有差异,并影响主气的气,便是“客气”。 客,即是“入”的意思,在最早期的甲骨文中: ![]() “出”字,是一脚朝外; ![]() “各”字,是一脚朝内。 由于入城需要区分敌我,所以用“各”来表示区别。可入者,即为“客”。 所以,客气,便是“入气”,是地球和人体在实际所感受到的气。 其总体顺序稍有变化,为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这个顺序是按阴阳之量的大小而排布的,分别对应着外界六气(淫)之风热湿暑燥寒。 ![]()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推理出,古人可能是认为每一年的气候变化其本质是热量与水量的变化,热量与湿度到来的早与迟形成了当年的气候特征,但总体所属的季节时间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即冬天仍主寒冷,春日仍主风木万物生。所以,主气与客气的区别即在于三、四之气的暑湿差异。 那么五运就很简单了,其为六气所对应的五行,主客气皆是,如下: ![]() 岁运、司天、在泉 ① 岁运 所谓岁运,就是一年的主运,我们所使用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来指示年分的,即一个天甲加一个地支(如甲子年,乙丑年),所以又称为干支年。其中十天干两两对应五运。 ![]() 注:因为第一个甲子年当时为土运,故定为土,而同属土的天干则分为了太过或不及,如甲年为土运太过,己年为土运不及,前者又称太土,后者称少土。其中,甲、丙、戊、庚、壬五阳干,均主运气的有余,是为太过。乙、丁、己、辛、癸五阴干,均主运气的衰少,是为不及。 ![]() ②司天、在泉 因为主气是地球固定的气,所以每一年初气→二气→三气→四气→终气都是固定不变的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而客气则随着顺序年年轮转,今年的二气在明年会变为初气,从而造成了每一年的气候变化, 假设今年客气为: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那么下一年则为: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厥阴; 再下一年则轮为: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 司天,是主管上半年的客气, 在泉,是主管下半年的客气。 确定一年的客气的方法是年份的地支,如同天干对应五运,地支则对应六气: ![]() 如甲子年为子年, 其年的司天为少阴君火,上半年则以君火气为主,其年三之气的客气则定为少阴, 对应的终之气则为在泉,按顺序可知终之气为阳明燥金。 其余的初、二、四、五被称为四间气。 甲子年如下: ![]() 主客加临 因为主气是地球固定的气,所以每一年初气→二气→三气→四气→五气→终气都是固定不变的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而客气则随着顺序年年轮转,今年的二气在明年会变为初气,从而造成了每一年的气候变化。 这样的轮转次序造成了每一季的气的主客气差异,而主客气之间的比较便会形成相得、不得、顺、逆的情况,这种比较,便是主客加临,即是客气临加在主气上。 其比较规则如下: ![]() ![]() 我们可以看到,客主同气,主客相生,客气克主气都是正常的,相得则不易病,不相得则易病。 顺逆是对病势的判断,与相得与否略有不同,总结而言,客气胜主气的情况,病势为顺,病情较轻或易治,相反则难治。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主生客本为相得,即为不易病,但如果病了,则急重难治,因为主气助长了客气(病气)。 而客气克制主气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在现实中以自然界之气为主体,即使得病,那也为顺,病情易治预后良好。 而主克客,主胜客为逆则是因为主克客说明客气加临主气后会引起主气会强烈的反应。 我们现在以2019年与2020年为例,试着看一下这两年的五运六气到底如何: ![]() ![]() 2019年是己亥年,天干为己,则岁运少土,地支为亥,则厥阴风木司天,对应少阳相火在泉。 ![]() 我们可以发现,2019年总体是一个平和之年,但到了12月冬季,出现了一个不相得而逆的情况,太阳寒水克制少阳相火,本年又是一个少土之年,少土无法克制寒水,而出现寒水邪,所以总体以寒象和水象的症状为主,伴有脾胃系的症状为主。 ![]() ![]() 到了2020年,是一个庚子年,庚年岁运太金,子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2020年看起来更是一个平和之年,为什么在2020年会有一个持续的大范围的疾病呢? 问题就在于当年的岁运太金对于19年的寒水有一个助长之力,与上半年的少阴之气构成了太金生水,水克火,太金反克火的格局,也使得2020年燥金之气报复性回攻,这在中医里称为“复气”,所以上半年整体出现了肺高热、干燥、咳痰、咽痛等疾病。 ![]() 2021年少水之年,所以总体来说燥气依旧留存,但是病情己达可控的范围,只是上半年特别是夏季的湿土气得助,湿盛之后又使得燥金之气生。 ![]() 2022年太木之年,该年主要是未愈之患者留有病根较难愈,上半年少阳相火气相叠,又有太木助火,如果正常人可能遭遇火邪亢邪,但这对自2019-2020年起燥寒相生的病邪有一定的帮助。 ▲以上就是五运六气入门+实际案例分析的全部内容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 五运六气内容博大精深,远没有本文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且预测分析内容仅供参考,一切都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准,现有的分析也是基于已经发生的现实回顾性地学习,供大家参考和分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