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五年师承名医跟诊中医师承培训介绍报名材料1v1指导班考前仿真模考训练班一年通关班三年通关班中医(专长)医师培训介绍网络全程班技能特训班面授全程班VIP精品班签约服务班出师和确有专长中医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主治医师助理/执业中医小儿推拿专项中医康复理疗专项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平脉辨证软组织修复产后康复筋经与针刀病根埋线推拿正骨针灸美容特色技能提升医考日历医学百科医学动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卫计委15号令)传统医学师承出师和确有专长(卫生部52号令)更多>>政策法规四川省卫健委四川省人社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市卫健委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医院友情链接

【师承跟师心得】新手视角:初次跟诊的 5 个 “破局” 感悟

发表时间:2025-09-11 16:26

师父:杨xx;徒弟:韩xx。


图片


作为中医初学者,第一次跟师父门诊的经历往往充满震撼与启发。以下是结合临床观察和个人感悟的一点体会:


一、理论落地的震撼

在诊室目睹师父对患者进行把脉、舌诊,分析病情辨证时,才真正理解如何给疾病定靶,“肺鼻同治”的原理,还让我明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临床意义。一咳嗽患者,师父并未单纯止咳化痰,而是运用了肺鼻同治的理念,通鼻窍的同时宣肺止咳,两三天后患者症状消失。这种定靶思维让我意识到经典并非束之高阁的教条。


二、细节决定疗效

师父对脉诊的精准把握令人惊叹。曾有一主诉失眠、咳嗽的患者,师父一把脉就知道该患者心事重重,压力大,断为痰热扰心,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三剂即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脉证合参”的重要性,需注意脉的动态变化而非静态描述。


三、医患互动的艺术

有一位患者70多岁太婆,肺癌病史长达9年,未行手术,未做化疗,近期稍有咳嗽,再次到杨师父门诊调理用药,家属陪同前来就诊,走进诊室,虽然患者有些消瘦,但精神不错,自诉“咋个最近又有点咳嗽,心累,气紧明显”(毕竟病史长达9年,难免有焦虑情绪),经过师父细心把脉后,还跟患者心理疏导,拉拉家常,聊聊天,再处方,患者焦虑情绪比起刚进诊室的时候开心多了,这种“形神共调”的诊疗模式拓展了我的临床视野。


四、文化传承的思考

跟诊中发现年轻患者工作繁忙,或者不会熬制中药,师父会首先询问患者的需求再开处方,医院一般有,开中药回家自己煎熬,医院代熬,免煎颗粒,师父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调整剂型:如,给儿童患者配制成颗粒,上班族制成颗粒剂。这种传统医学与现代生活的接轨方式,让我思考如何在传承中创新。


五、自我反思与成长

初次跟诊,却在面对复杂病例时手足无措。师父提醒:先把基础打牢,然后再慢慢跟诊学习,先看基础的书籍,再去看中医经典,领悟这句话让我意识到需将经典条文转化为辨证思维,而非机械套用。


六、未来展望

1.建立个人病案库,按病种分类记录诊疗过程

2.加强书本理论学习,再跟诊时结合临床学习

3.定期参加理论课学习和模拟考试


这次跟诊经历让我明白,中医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的传递。未来需在临床中不断打磨“望闻问切”的基本功,培养“见微知著”的洞察力,真正体会“上医治未病”的境界。



附原文




韩青兵1_01.png
韩青兵1_02.png
韩青兵1_03.png
金鉴学堂
JINJIANXUETANG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华神大厦B405
电话:028-83573517
友情链接
服务支持
联系我们
周一至周五:08:30-18:30
金鉴学堂服务号
金鉴学堂订阅号
金鉴学堂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