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跟师心得】跟诊学艺,体悟岐黄精妙发表时间:2025-09-11 16:31 师父:姚xx;徒弟:何xx。 在中医师承的学习道路上,跟诊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犹如在浩渺的中医海洋中掌灯前行,引领我从理论走向实践,真切领略中医的博大精深。 一、望闻问切,洞察秋毫 跟诊时,我最惊叹于师父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娴熟。有一回,一位患者前来就诊,主诉乏力。师父先端详患者面容,见其面色萎黄、眼睑浮肿,便初步推测可能与脾胃相关。接着,师父倾听患者说话声音,略显低微,气息不足,进一步印证了体内有虚的判断。随后,通过细致的问诊,得知患者不仅长期乏力,还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最后切脉,脉象濡弱,综合四诊信息,师父果断诊断为脾胃虚弱证。 这一系列操作让我明白,四诊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共同构建起疾病诊断的框架。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解开疾病谜团的关键线索,只有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四诊,才能准确把握病情。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在跟诊中我对此有了深刻体会。曾有两位都表现为咳嗽的患者,症状看似相似,但师父辨证却截然不同。一位患者咳嗽声重,咯痰色白质稀,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症状,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师父诊断为风寒袭肺证,选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而另一位患者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伴有口燥咽干、午后潮热、盗汗等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肺阴亏虚证,治以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同样是咳嗽,因辨证不同,用药大相径庭,疗效却都十分显著。这让我认识到,辨证论治是中医个性化治疗的核心,只有准确辨证,才能精准用药,药到病除。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在跟诊中,这一理念处处得以体现。有一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除血压高外,还常感心烦易怒、失眠多梦,且胁肋部时有胀痛。师父在治疗时,并未单纯着眼于血压,而是从整体出发,考虑到患者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处方中加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之品,如柴胡、黄芩、栀子等,同时配伍一些宁心安神的药物,如酸枣仁、柏子仁等。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的各症状明显改善。 这使我明白,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经络、气血相互关联,疾病的发生往往是整体失调的结果。治疗时需全面考虑,统筹兼顾,调整人体整体机能,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跟诊过程中,师父不仅传授医术,更以言传身教让我懂得医德的重要性。师父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耐心细致,无论患者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他总是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解答患者的疑问,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安慰。 有一次,一位患者因病情反复,加之家庭和工作所累,导致情绪不稳定。师父不仅耐心地为她分析病情,讲解治疗方案,还鼓励她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活的信心。在师父的悉心开导下,患者重新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师父的言行让我明白,作为一名中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关爱患者,尊重生命,这是中医从业者的根本准则。 中医师承跟诊的第一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学习中医的道路。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的精妙与伟大,也让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将继续跟随师父,认真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传承中医的智慧与仁心,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原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