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五年师承名医跟诊中医师承培训介绍报名材料1v1指导班考前仿真模考训练班一年通关班三年通关班中医(专长)医师培训介绍网络全程班技能特训班面授全程班VIP精品班签约服务班出师和确有专长中医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主治医师助理/执业中医小儿推拿专项中医康复理疗专项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平脉辨证软组织修复产后康复筋经与针刀病根埋线推拿正骨针灸美容特色技能提升医考日历医学百科医学动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卫计委15号令)传统医学师承出师和确有专长(卫生部52号令)更多>>政策法规四川省卫健委四川省人社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市卫健委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医院友情链接

【师承跟师心得】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知此事须躬行

发表时间:2025-09-11 16:37

师父:彭x;徒弟:胡xx


23b0596ed28ae70d96d8729fc36eb73(1).jpg


中医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临床中。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初学临床的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常常让人感到困惑。亲身进入临床,通过跟随导师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这不仅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更是将中医理论转化为诊疗能力的关键阶段。中医的师承模式,尤其是在跟诊过程中,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如何将看似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实用化,真正落实到诊治每一位患者中。


在临床的最初阶段,我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差距。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是我们诊疗过程中的基础工具,但每一种诊法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特别是面对患者时,常常觉得自己找不准方向,因为现实中的疾病往往复杂多变,而这些都远远超出了课本中的简单范畴。虽然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但如何具体运用这些知识,依赖于我们在真实诊疗中的不断摸索和积累。


在跟随导师的过程中,望诊成为了我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舌象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患者的脏腑健康状况,舌头就像是身体内部变化的“镜子”。从舌的颜色、形态到舌苔的厚薄,都能为我们提供关键的信息。通过导师的示范,我逐渐能够从舌象中辨识出不同的病理特征。例如,舌淡白提示气血虚弱或阳虚,舌红则常见热证,而舌紫则可能暗示血行不畅或寒凝血滞,我还了解到能从舌根静脉的颜色和粗细辨别血瘀的情况。随着实践的深入,我逐渐明白,舌诊不仅仅是看舌面,更要将其他症状与舌象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问诊是临床诊断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而在这方面,我从导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刚开始时,我依照模板式的问诊,力求详细地询问病史,但往往发现,尽管问题很多,却难以抓住病情的关键。通过跟诊,我逐步领悟到,问诊不仅仅是询问患者的病史,更是一种通过交流建立信任、获取病情全貌的艺术。导师常常在问诊过程中,能通过他幽默亲切的语言拉近与病人的关系,且能通过处方记录大致记住每位病人和他以往就诊的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导师经常在问诊时会主动与患者聊些生活中的琐事,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样患者才更容易敞开心扉,分享更多有价值的健康信息。


跟诊的过程,除了在技术上积累经验,更是在观察和思考上不断深化。我学会了在诊疗过程中,不只是依赖一时的直觉,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将每一个症状、每一项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生活背景、情志变化等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诊断思路。中医的治疗并不局限于对症下药,而是通过全方位的分析,综合患者的体质、病因和发病过程来做出治疗决策。


在跟诊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中医学习的特殊性。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真正能帮助我们在临床上得心应手的,往往是通过大量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导师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通过亲身接触患者、参与诊疗,才能真正理解理论背后的深层含义。每一位患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如何根据其特定的症状、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是中医临床学习的核心所在。


总的来说,跟诊不仅让我深入理解了中医四诊的具体运用,也让我对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何通过问诊获取关键信息有了更深的体会。通过这些经验,我的辨证施治能力逐渐提升,自己对中医的理解也变得更加全面。未来,我将继续在跟随导师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将中医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中医诊疗水平,早日成为一名成熟的中医临床医生。


附原文


image.png
image.png
金鉴学堂
JINJIANXUETANG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十二桥路华神大厦B405
电话:028-83573517
友情链接
服务支持
联系我们
周一至周五:08:30-18:30
金鉴学堂服务号
金鉴学堂订阅号
金鉴学堂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