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中医治未病”到底是什么意思?发表时间:2025-09-11 16:25 如果我问你,现代人常说中医“治未病”,到底什么是“治未病”呢? 中医为什么能“治未病”,又怎么“治未病”呢? “治未病”,并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 我们先听一则故事 ![]() ![]() 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 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追问:“能详细说说吗?” 扁鹊解释道:“大哥治病,是在疾病尚未形成时就消除病因,因此他的名声传不出家门;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治愈,所以名声仅限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危重时穿刺经脉、用猛药或手术,因此名扬天下。”
那时候病人自己都还没察觉到身体有问题,可大哥却能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医术,精准下药,将病根彻底铲除。 然而,正因为病还未发作,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医治了,所以大哥的医术很难被外界认可,名气也就只在家中流传。 二哥治病,则是在病情刚刚初起之时。 此时症状还不明显,病人也没有感觉到太大的痛苦 , 但二哥却能迅速出手,药到病除。 所以乡里人都觉得二哥只能治疗一些轻微的小毛病,他的名气也就只局限在乡里。 扁鹊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 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 扁鹊采用在经脉上穿刺放血、在患处敷毒药以毒攻毒,甚至动大手术直指病灶等方法,使重病人的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 大家看到扁鹊能把重病治好,就觉得扁鹊的医术高明,扁鹊的名声也就传遍了天下。 但实际上,扁鹊深知自己只是在疾病严重时进行补救,远不如大哥和二哥能在疾病萌芽或初起时就解决问题。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提到了“未病,欲病,已病”的概念: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治未病” 的不同境界。
![]() 所以,《黄帝内经》才会说: ![]() 所以高明的人不是在生病后才治疗,而是在疾病未发时预防;不是在混乱发生后才治理,而是在未乱前防范。如果疾病已形成才用药,动乱已发生才平乱,就像口渴了才挖井、临战才铸兵器,岂不是太迟了吗? 同时,能够治未病的内在底层逻辑我们也可以在《黄帝内经》中一窥一二: ![]() 邪气侵袭人体时,患者会恶寒战栗,形体瑟缩抖动(“洒淅动形”);而正邪(相争时)伤人时,症状较轻微,初期仅面色微有异常,身体却无明显不适,似病非病、似有似无,病象隐约难辨,难以确知真实病情。 因此,
在我接诊的时候,大多数患者沟通时的字里行间,都好像这个病是突然冒出来的,其实,生病的根结,早早已种下。 所以,
END 声明: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本文所含医学知识仅为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或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合格医生。 |